close

  在南坪四小區車站旁茂密的樹蔭下,老楊頭的象棋攤每天準時出現,一晃已經18年過去。來這裡下棋,每人收一塊錢,想玩多久玩多久,這價錢16年沒變過。有時,77歲的老楊頭也會來湊個角,和棋友對弈一把,但即便是安靜地坐在樹蔭下,看棋迷們廝殺,也是一種快樂的享受。
  如今,一塊錢也許買不到什麼東西,但在老楊頭的象棋攤,一塊錢也能帶來一次快樂的體驗,還有18年聚在一起的情感。
  下午1點半準點開擺
  一年365天,只要不下雨,老楊頭的象棋攤都會準點在下午1點半擺開。老楊頭也像被一根繩子牽引著,每天12點吃午飯,12點半出門,再步行10來分鐘,從花園六村的家裡步行到四小區車站旁擺攤,這習慣多年不變。
  昨天下午,涼爽的空氣中伴著陣陣微風,樹蔭下的象棋攤格外怡人,1點不到,幾個老伙伴已經提著茶杯、帶著紙扇等在了象棋攤前。這天氣,對於棋迷來說再好不過了,第一桌剛擺開,觀戰者已經圍滿四周。
  老楊頭一邊招呼著顧客,一邊慢悠悠的繼續擺攤,擺放好桌子、凳子、棋盤、棋子……哪個棋盤該擺哪個位置,哪張凳子該放哪個位置,老楊頭都有自己的規矩,而等12桌象棋全部就緒,少說一小時過去。“乒乒乓乓”的落子聲此起彼伏,象棋攤熱鬧起來。
  來下棋的,既有七八十歲的老翁,也有二三十歲的年輕人。有時候,周圍的商家忙裡偷閑,也會來這裡廝殺一把。而最讓老楊頭津津樂道的是,象棋攤有時還能吸引來幾個外國小伙子。
  “說實話,那幾個棋藝的確一般,但棋癮大得很,像著了魔一樣,接連來了好幾天。”空閑下來,老楊頭也愛和大家聊上幾句,下棋的、觀棋的、聊天的,好不熱鬧。
  老棋迷追隨棋攤18年
  不過,相比於高漲的人氣,老楊頭的象棋攤實在簡陋:棋盤是自製的,而且大小不一。
  只要看見哪兒有廢棄的成塊木板,老楊頭就撿回家加工,鋸成正方形、釘上木條邊,有的用油墨畫線,有的則用不乾膠剪成細條,粘成棋盤的樣子。“這裡所有的家當,都是我撿回來的!”老楊頭說,碰上缺胳膊少腿的桌子、凳子,他都如獲至寶,統統撿回家。
  搖搖晃晃的就釘根木條固定;殘缺不全的,就拆下麵板、桌腿拼湊。甚至撿到一個還不錯的油漆桶,倒置過來,再放上一塊木板,也成了一把凳子。
  有時候,新來的棋迷也很有意見:“這凳子都能坐?”還有的時候,棋下到忘情之處,冷不防的人就從凳子上跌下來。但這些絲毫不影響棋迷們的心情。
  老楊頭說,他的象棋攤從1996年開始,現在攤子上好多的東西就是那時沿用下來的,即使棋子丟了也捨不得扔掉,兩副三副拼湊成一副棋,有的大小顏色還不一樣,但最老的棋迷已經追隨棋攤18年。
  象棋攤16年都只收一塊錢
  老楊頭說,年輕時,他在菜園壩街道運輸隊工作,那時就愛下象棋,一到休息時間,就要和同事切磋幾盤。有時候,為一盤棋的輸贏,可以不吃飯、不睡覺,非得分出勝負不可。而年紀大了,下象棋就更上癮了。
  1996年,老楊頭自製了5副桌椅、象棋,在四小區車站附近的空地上擺起了象棋攤,擺象棋攤純粹就是為了讓棋迷們有一個娛樂的場所,願意參加的都可以來,分文不收。後來,棋友們建議老楊頭“1個人收5角錢”,畢竟置辦象棋、棋盤有花銷。1998年,象棋攤漲到“1塊錢1個人”至今。
  “一塊錢,玩一天,他能賺什麼錢?就是圖個耍事。”說起老楊頭的象棋攤,生活在四小區一帶的居民大多熟悉。72歲的王賢民追隨象棋攤也有十五六年了,每天來這裡下棋,既是一種愛好,也是一種習慣。
  “剛來的那陣,象棋攤的對面藥材市場還是一片空地。我做石匠,一天工錢20元,現在一天150元。”民工何勇記得,工錢如今漲了六七倍,可老楊頭的象棋攤仍是1塊錢1個人。
  如今,已經77歲的老楊頭已很少和顧客下棋了,年紀大了,眼神不好,耳朵也有些背,但每天步行十分鐘,再花兩個小時的時間擺攤、收攤,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即使7點鐘收攤的時間早已經過去,如果棋還沒下完,老楊頭都會靜靜地守在一旁,讓顧客盡興,再默默收攤。
  “都是愛下棋的人,不分個勝負哪能罷休?這個我懂。”老楊頭說,擺這個棋攤,就為給愛下棋的棋友們找個耍事,也給自己找個耍事,讓生活快樂地進行下去。
  重慶晨報記者 顧曉娟 見習記者 周輝  (原標題:老楊頭說就是給大家找點耍事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wyq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